•   用户名: 密码:  

     
    中国僧人的西行求法--朱士行

     发布时间:2013/9/22 


          佛教从公元前2世纪左右传到我国的新疆地区,西汉末年传入内地,此后二百多年,到中土传播佛教的僧人都是来自古印度和中亚各国,还没有内地僧人主动出国求取佛教经典。从三国开始,才出现了汉地僧人出于研究和弘扬佛学的需要,立志西行求法。

          三国时代,佛教般若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佛教学问。这是佛教以纯理论形式进入中国思想界的标志。当时魏国有位僧人名叫朱士行,是颖川(郡治在今天的河南禹县)人。他研究小品《般若》,并且经常在洛阳宣讲此经。他在讲经过程中发现,经文往往不连贯,义理不圆满,解释不通。他感叹:《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译本不完备,太令人遗憾了。于是他立志西行,求取大品《般若经》。

          朱士行于魏甘露五年(260)从今天的陕西西安出发,西涉流沙,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得到大品《般若》的梵文本。他于晋太康三年(282)托弟子将经文抄本带回内地,自已逝世于当地。朱士行虽然没有越过葱岭,今天看来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出国”,但传统上把他作为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他为祖国佛教的健康发展而忘身求法的精神,对后代的西行求法者有巨大的鼓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