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一心访谈录--济群法师

     发布时间:2014/7/9 


    一言解惑,心有灵犀

     

    ● 嘉宾简介: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著名高僧,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教学之余积极致力于佛法弘扬,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来,更将弘法重点转向道次第、菩提心和皈依,着重佛法基础建设,引领佛弟子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

     

    ● 主持人简介:赵一澄

    知名佛教影视导演,正心堂创始人,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2011年度全国青年就业创业优秀导师”,代表作:《超越轮回》、《从当下出发》、《多元相对论》、《一心访谈录》。公益作为:积极发起、参与各项公益-先天病残弃婴救助,抗旱救灾,汶川救灾,雅安救灾等实现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受益人群数万人,受到各界真诚好评。


    如何求财最有效


    赵一澄:很多人会说,我是对于财富、对于家庭、对于婚姻有追求的人。但是,佛教好像是不愿意让我们去追求财富,不愿意让我们去陷于爱情,出家人也不能拥有财富,所以我不愿意接近佛教。追求财富到底有错吗?我追求财富,我可不可以信佛?
    济群法师:

    佛教不排斥我们追求财富,尤其是在家居士。但是,佛法要我们如法的求财。

    赵一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济群法师:

    就是要在符合法律,戒律道德的范围之内,去求取财富。不是说,学佛就是什么都不要了,不是这样的,佛教不是要我们放弃,事实上,佛教能让我们更有智慧的指导生活。

    赵一澄:不是放弃,不是简单的放下。
    济群法师:

    不是放弃,而是让我们更有智慧的去过世俗生活。这样我们才能过的更开心、更健康。

    赵一澄:也就是说佛教也不反对人们追求爱情,不是我学佛了做一个居士就是应该六根清净。然后,家里人就会说你还要不要工作,要不要谈恋爱?
    济群法师:

    在家居士,追求感情美满、家庭幸福,都是合理的。佛教会给你提供一种更智慧、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让你放弃这些生活。

    赵一澄:马丁• 路德金的一句话叫:不择手段,实现最高道德。现在大家只是不择手段的实现最大的财富。对于财富观,对于普罗大众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该如何树立一种更加和谐、更加良性的财富观呢?
    济群法师:

    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本身负作用很大。对个人来说,他可能也能获取一定的财富,但却把自己的心态做坏了,把自己的品德也搞没了。从社会上来说,这种大量的财富追求,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天灾人祸频频的发生。所以这种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对环境,对道德,以及对个人的心灵,其实都没有好处。变成事业和财富的奴隶,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意义。为了赚钱而赚钱,其实赚钱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这里面隐含着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成功。

    那成功的意义又是什么?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他是要体现自己在社会上很重要,高人一等。但事实上这种价值很空洞,因为这种重要感和优越感是很虚幻的。你每天都在跟人家攀比,所以这种优越感随时都在破灭,所以就会使得很多人,活得非常累。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财富可能是毒蛇,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手段去获取和使用,它会伤害到你。有很多人也因为财富走向犯罪。以合法的手段得到财富,并且合法的使用,那它就会对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对社会都是有帮助的。所以说财富是有两面性的,你用不好呢,就是负面得到增长,你用好了呢,其实对自己对社会很有好处。


    生不能解惑,死何以解脱

    赵一澄:刚刚谈到一个词叫做解脱。我们一般听到解脱这两个字,感觉那是死了以后的事,或者是去一个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了,总之是不在这个世间了。因为一般人是觉得人死如灯灭嘛,那么佛教里讲的解脱,到底是解脱什么呢?难道解脱就是我换身衣服,也出家就是解脱吗?
    济群法师:

    解脱这个词呢,很多人对它的理解有问题。每个人都需要解脱,每个人也都在追求解脱,比如说当你的内心有焦虑,你想不想解脱?当你的内心有孤独感,你想不想解脱?当你的内心没有安全感,你想不想解脱?当你的内心充满着仇恨,这些仇恨让你痛苦不堪,你想不想解脱?当你的内心有很多的困惑,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觉得简直活不下去了,你想不想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想解脱,也都在做一些希望解脱的事。我们可能通过赚钱,来解脱贫穷。我们希望通过享乐,来解脱痛苦。但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些啊,都不是真正的解脱。它可能会让我们暂时的解脱一下,但是同时呢,它又会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依赖、另外一种不解脱、另外一种束缚。

    所以就是说,这个佛法呢,它是一种圆成的大智慧,它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楚我们内在的这些困惑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楚这些烦恼的根源是什么,它可以帮助我们从烦恼里真正走出来。所以这种解脱其实对每个人,都是需要的。我们在佛法的修行的过程中,会逐步的从这些困惑,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解脱可以每天都在发生。

    赵一澄:解脱是每天的事。
    济群法师:

    对,(赵一澄:不是非得要)不是要到来世,或者要死了之后,不是这样的。

    赵一澄:对,那么解脱背后呢,就是我解脱了以后,能够得到什么呢?比如我作为一个世俗的人,我要的就是幸福快乐。解脱之后有幸福快乐吗?
    济群法师:

    比如说当你孤独,那孤独会给你带来痛苦。你不能说,我要的就是从孤独中得到满足。不会的,当你没有孤独的时候,你有的只是会更开心,当你没有焦虑的时候,你只能是更开心。其实就是说,当你内心没有烦恼,你才有可能真正过的更幸福,更容易幸福。要不呢,你的内心有太多的执着啊、焦虑啊、烦恼啊,其实你要快乐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现代人为什么不容易开心,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烦恼太多。

    赵一澄:这是不是说,学佛也是一种摆脱生命的,现在一个流行词叫正能量嘛,就是摆脱负能量,获得正能量呢?
    济群法师:

    其实用能量这个词来,勉强可以这么说。学佛就是帮助我们,摆脱这种内心的负面情绪,然后获得内心的正向心理。这些正向的心理,就是包括智慧啊、慈悲啊、觉醒啊,等一系列正向的力量。

    赵一澄:正能量具足。

    执着是把双刃剑

    赵一澄:是不是也有一种说法:说我只有执着一件事我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我连执着心都没有的话那岂不是连成功的可能都没有。那这个怎么能去权衡这个关系呢?
    济群法师:

    我觉得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呢,就是说乃至学佛,刚开始的时候他是需要有一定的执着的,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执着你确实有可能做不起来。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说会过分地执着。过分的执着一方面,比方我执,有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他主观的意识特别强,自我意识特别强。当这种意识太强的时候其实会影响他把事情做好,他不能够很客观地去审视各种环境,

    赵一澄:就会失去智慧。
    济群法师:

    他就会失去一个客观的判断。还有就是如果对结果过分在乎的话,他就没有平常心,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患得患失,他就不能够很正常地去做。所以佛教强调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因上努力”这个“努力”事实上也带有一定的执着的特点。

    赵一澄:那这就会有一个新的问题了,佛教如果倡导的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意思是我们不要太在意一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就像一个事物如果不能给我们现实带来直接的效果上的起用的话,那么我肯定也不会去接受它。那么您觉得佛教能够从2500多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它到底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如果只是果上随缘的话,有人说可能我信佛没什么好结果啊,到底是什么东西会促使人们愿意接近他呢?
    济群法师:

    果上随缘并不是没有目标、方向的、结果其实是很明确的。但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因缘和条件。其实当你尽了你应该具备的努力,事实上结果自然就会产生了。如果这个结果还不能产生的话,其实你还可以再进一步去审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你还可以再做努力。这个随缘不是说不在乎结果,而是不要把重点放到结果上,重点是要放在方法和手段上。手段正确了,方法正确了结果自然就会产生。而如果一个人过分地去在乎结果,不重视这种方法的努力,事实上这种在乎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