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佛法在人间

     发布时间:2017/3/3 


    随着社会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全社会范围的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新旧观念的转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流互为融合,宗教的发展也极为突出。历经二千多年兴衰沿革使古老的佛教在中国广袤土地上得以长足发展,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渐渐的产生了组织形式,从而佛教徒遍布四方,一些大德高僧的文化理念,宗教体证的智慧结晶,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佛法与时代同步   发扬佛教奉献精神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教若想兴盛,必须能够紧跟着整个时代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提倡:“今中国之政教,既有时代之变迁,而佛教亦应随之而一变其往时之习惯,使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发达。”解放以后,中国社会同样处于一个历史变革过程,赵朴初会长等为中国佛教界人士继续进行人间佛教的研究和实践,朴老在中国佛教四届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这种净化人心,改善社会的人间佛教思想有利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大乘佛法的利济精神,以六度行持,化导世俗,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佛教的慈悲济世的思想与现今社会的道德要求息息相通。广大佛教徒在适应时代沟通社会
    广作饶益,利益众生。目前国内及海外很多寺庙积极发扬佛教奉献精神,开展很多社会慈善事业。诸如在文化教育,希望工程以及受灾人群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去年南亚地区发生大地震和海啸,席卷了多个国家,死亡人数已达二十万人之多,顿然变成“世纪大灾难”,佛教界人士感同身受,各大小道场即举行超度祈福法会,消灾吉至,转祸为福。香港佛教联合会慈悲济世以“众生苦即己苦的同体大悲”积极筹备善款,委派代表团奔赴灾区难民收容所,把大家的关爱带给每一位受苦受难的灾民,充分体现了“人间佛教”救世济民的奉献精神。有首老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发扬“人间佛教”精神紧跟时代脚步的关键在于将佛教的积极思想真正能圆融到整个社会中去,影响社会关心,帮助贫病者,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慈悲心。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有著极为重要作用。
                     培养僧才   弘扬佛教文化艺术
    “人间佛教”的弘扬关键在于僧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高素质、高品质的僧才非常不易,提高僧伽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要抓教育。开办佛教院校,培养爱国爱教,继承传统,把握好学僧的信仰、道心、守戒、修持,适应当代佛教契理契机,因时利导。佛法涉及面广,思想深奥,在教学上“教材的制订”和“师资力量”上都应严格要求。目前除了办好一些佛学院外,国内佛教界学术研究蔚然成风,一些有条件的寺庙都举办了一些僧伽培训班或研究班、研究所等等。现代化设备、监控设施、电脑早已悄然走入 了古刹丛林,使庄严肃穆的寺庙平添了几许鲜活的生机。同时创办佛教刊物印发佛教经论对弘扬佛法有著很重要作用。近代高僧印光大师曾曰:“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印光大师曾在苏州报国寺开办“弘化社”以弘扬正法,化育众生为宗旨。大量印发佛教经论,赠阅经书,期愿人人都能沐浴在佛法的甘露中,直至今日“弘化社”还秉承印祖遗迹,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己任;造福大众,广结法缘。
    佛教艺术最能表达佛教深刻的义理内涵。听觉与视觉的感染力最能打动人心,振奋人的精神。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多年与国内的传统文化起到很大交流,这种交流对中国美术、雕塑、服饰、音乐、舞蹈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古往今来,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杰出的艺僧,他们卓越的艺术造诣,对后人学习与借鉴有著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代多才多艺的高僧弘一法师不论是绘画,音乐还是文学,戏剧都有著相当高的造诣,在当时社会影响很大,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005年春节晚会,由一群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而一举成名。舞台上不论是“灯光、服饰、动作、音乐”都发挥到最佳状态。声、色、形相得益彰,互为协调,整体效果达到一定高度。演出表达了人们对菩萨的崇敬和敬仰以及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出色的表演打动了无数亿观众的心,也振撼了全世界人民,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世界人民深刻铭记中国佛教舞蹈这一璀璨而辉煌的传统艺术。
    扩大对外交流与世界同步
    如今世界随着交通的发达缩小了,随着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宗教界的交注也越来越多,当今宗教发展对我国宗教发展的影响,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而佛教却进一步强化对外交往中的独特优势,为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佛教不仅要经常出国交流,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对外人才,对外交流不仅要吸取外来好的思想,文化,同时也要做到弘扬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等工作。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高僧对外交流的史历,如西行求法的玄奘和东渡日本弘法的鉴真。鉴真和尚为日本国带去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使日本的绘画、书法、建筑、佛教艺术以及医学至今还蕴含著中国浓浓的文化气息。同时鉴真和尚又能很好地把日本本土的行业技艺,如酿造业、饮食业、豆腐业等带回国内传授,真正起到对外交流、取长、互补、圆融。近些年来中国佛教的国际友好交流有了频繁的交往和发展,我国佛教界也多次出席了世界佛教徒大会,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事业,这一切毋宁都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与世界脉搏一起跳动的表现。我们相信不久将来有组织性的“各种世界性的佛教研讨会、座谈会,以及世界性的佛刊将会应运而生。”我们期待能更好促进三大佛教南传、北传、藏传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融洽以及显密之间的联络与瞭望,改变以往的旧观念,旧思想。使古老的佛教焕发新的生机,为利益人群,增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古人为了摆脱世俗的纷扰,设想了一个与世无争、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但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逃避现实的理想社会。提倡 “人间佛教”就是要发扬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体现佛陀的本意,拂去附积与佛教的各种历史“尘垢”使人们得以目睹见佛教的真面目。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世界观;缘起性空,如实观照的认识论;忘我利他,普渡众生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佛教这些积极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一切都极为科学而合理适应社会的需要。挖掘人间佛教更深涵义,弘扬佛教文化艺术,提高僧人素质,扩大对外交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与世界脉搏一起跳动!今日之佛法如明媚春光普照人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相信这已不仅仅只是昨日禅师的眼里,而是今日芸芸众生的心里——日日都是好日子!
                                          

     

                                                陆 巧 玲
    2006年4月10日


    此篇文章刊登在《香港佛教》2006年5月第552期